來源:發布時間:2022-09-13
道閘系統是停車場用于控制車輛進出管理的設備,當車輛進出放行時,閘桿自動抬起,車輛離開后,閘桿落下。一套完整的系統由車牌識別設備、道閘、感應設備(紅外、地感線圈、雷達或其它感應裝置)、軟件控制系統、收費管理系統大型先進一點的可以拓展至停車引導系統、反向尋車系統、連接至城市大腦交通指揮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因為其機械與電子及物聯網結合的設備難免會出現車輛進出偶爾發生砸車事件,本文結合實際生產停車設備中所應用到的幾種防砸處置辦法僅供大家參考。
1、壓力波防砸裝置
也叫遇阻防砸,主要是安裝遇阻返回裝置,當道閘桿下落過程中接觸到車輛或者行人(接觸力度是可以調節的),裝置道閘桿底下的橡膠條受到阻力,智能遇阻返回裝置立即將落桿狀態轉化為起桿狀態,道閘升起,防止砸車砸人。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防砸膠條、橡膠氣管和壓力波開關,氣管插在防砸膠條里面,另一頭套在壓力波開關的銅柱上,以使防砸膠條變形的氣壓信號傳遞到壓力波開關上,驅動閘桿抬起和落下。
閘桿下落時閘桿底部碰到物體,橡膠氣管受壓變形,內部密封的氣體將壓力傳至壓力波開關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檢測到有壓力時,輸出信號至道閘控制桿,閘桿自動升起,防止閘桿自動下落造成事故。當物體離開后,橡膠管形狀恢復正常,閘桿重新下落。
壓力波防砸裝置的缺點:這種防砸技術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預防,而是屬于砸到物體后的補救方案。受靈敏度的限制,當靈敏度比較低的時候,閘桿不能及時彈起,有可能造成行人受傷、車輛受損,而當靈敏度太高時,外界的干擾(如風、有人觸摸等)都將會使其產生誤動作。
二、紅外線防砸
這種方式是在進出口道閘兩側安裝紅外線對射裝置,在道閘桿下落過程中,如果有車輛駛入,紅外線受阻,就會發出信號驅動道閘桿自動升起,反應比較迅速。
紅外線防砸裝置的缺點:受震動影響較大,易導致兩側光柵無法對焦,另外紅外線的對射范圍小,而且很容易受到雨雪天氣的干擾。
三、地感線圈防砸
很多停車場的出入口,會埋兩道地感線圈,都是用于檢測車輛的,原理相同,但是功能上有分工。
第一道線圈叫觸發線圈,埋設于收費島頭位置,當檢測到有車輛通過時,發出信號給道閘里的車輛檢測器,抬桿,放行。
第二道線圈叫防砸線圈,埋設于閘桿正下方,當檢測到有車輛時,發出信號給道閘里的車輛檢測器,阻止閘桿下落砸到車輛,信號消失才會落桿。
現在也有只埋一道線圈的,只做車輛檢測或者防砸,如果埋兩道線圈,要注意不能挨得太近(至少1.5米以上),否則會造成信號串擾。
線圈防砸技術應用較多,但缺點也很明顯:
3.1、只能防砸車,不能防砸人;
3.2、易受雨雪、金屬和強電干擾;
3.3、檢修費事。
4、數字防砸
閘桿在落桿過程中,集成電路不斷檢測電機運轉電流,如閘桿下行受阻,電機電流變化超過預先設定值,則輸出信號控制電機停止運轉后再反轉,帶動閘桿先停止下落然后再上抬,實現閘桿防砸車功能。
數字防砸系統技術安全性比較高,當然成本也比較高,數字式自動檢防砸車測技術,無需其他輔助保護裝置,實時精確采集閘桿運行數據監控運行,一旦運行過程中受阻,閘桿將迅速升起。
5、雷達防砸
雷達車檢器的優點十分突出:除去安裝、維護更加方便之外,還能識別出人和非機動車,有效避免“砸人”事件發生。此外,微波式車檢器相比于傳統的紅外車檢器和激光車檢器,環境適應性更強,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有效減少誤操作和故障率。
雷達車檢器分為兩個部件:“觸發雷達”和“防砸雷達”,前者安裝于攝像機箱體上,后者安裝于自動閘桿的箱體上。
1、當車輛要通過自動道閘時,它會先駛入“觸發雷達”的微波范圍內,觸發道閘攝像機抓拍車牌,并控制自動閘桿升起。
2、之后,車輛駛入“防砸雷達”的微波范圍,直到完全駛離,自動閘桿才會放下。期間“防砸雷達”如果識別到自動閘桿范圍內有車或行人的存在,便會保持閘桿的抬起狀態,避免砸到車或人。